中医把人的情志总结为7种,称为“七情”,既怒、喜、思、悲、忧、恐、惊,7种不同的情志状态。而中医的五脏,即是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每一种情志对应的不同的脏,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略有不同。具体划分为:肝主怒;心主喜;脾主思;肺主悲、忧;肾主恐、惊,这里面的“主”,虽有“主导”“主管”的意思,但实际上七情和五脏六腑是相互影响的。脏腑失调会引起相应的情绪,相反的,若是情绪过激,也会损伤脏腑,导致脏腑失调。
肝主怒,因此肝火旺盛的人往往有急躁易怒的表现;若经常生气,或突然过度生气,也可以导致肝气失调。暴怒之后出现月经不调、头晕头痛、失眠,甚至中风,或是导致肝气影响脾胃,食欲不振,这些都是临床上常有的一些案例。
喜,即快乐、高兴,虽是正面的情绪,但过度的高兴情绪会导致心气涣散,出现注意力不集中,精神不佳的症状。反之,心气失调也会导致一些精神症状,比如控制不住的狂笑。
脾主思,脾气虚的人通常思虑较多,而长期过度思虑也会引起脾胃的病变,出现脾虚的表现,包括消瘦、食欲不振、乏力、头晕等。
悲伤、忧愁则跟肺有关,过度或长期的悲伤、忧愁将对肺气造成伤害,出现胸闷、咳嗽、感冒。若肺气虚,也可能表现得比一般人更多愁善感,容易悲伤。
肾则与惊恐有关,肾气虚的人通常容易受惊吓或觉得恐惧。相反的,若受到过度惊吓或恐惧,便可能出现肾气受损的表现,如失眠、多梦、精神失常、双腿无力、大小便失禁等等。
七情与每个脏腑都有关系,但在脏腑之中,情绪与肝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。中医认为“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”,说明肝主导人体一身之气的运行,气机若要达到通畅的状态,必须依赖正常的肝的功能。因此任何一种情绪反应,都能对人体气机、肝气造成影响,也可能进一步引起或加重其他脏腑的病变。
中医理论中所提及的脏腑不等同于西医的脏腑,因此不必过度担心一些脏腑的病变。情绪起伏是正常且难免的,除了自我管理情绪,调节心态,我们还可以靠以下方式来舒缓情绪,或降低过激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:
1.睡前泡脚
睡前1小时用温水泡脚15-20分钟,促进肝气运行,舒缓紧张、焦虑的情绪。避免水温过高,泡脚后务必将双脚擦干。注: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泡脚。
2.花茶
日常调配花茶,如玫瑰花、合欢花,搭配枸杞、冰糖,帮助疏肝解郁,理气活血。
3.适当运动
长期处于室内环境中或久坐容易让人感到压抑,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,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,并能舒缓情绪。
终上所述,过激的情绪对人体五脏六腑及气血都能造成负面影响,压抑情绪同样对人体有害无益,以正确的方式舒缓情绪才是可取的。尤其正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,更应保持情绪舒畅,因为负面的情绪是疗效的绊脚石,而正面乐观的心态能促进疗效。
作者:何俐颖中医师
余仁生中医诊所